Tuesday 13 March 2007

《姨媽的後現代生活》。

人離鄉賤,印象中無邊幾個華人過到荷里活仍然可以保持水準、撈得風山水起的,遠到幾十年前李三腳的陳年舊史放都放到紙黃字化,要後人厚顏無恥拎出來做成功例子的話實在有點兒那個,近的成龍大哥一到荷里活部部大作部部爛;吳宇森最出色作品《奪面雙雄》帶給我最深刻的就是日後活躍於各大娛樂版「奪面雙琪」,其後各大作風格盡失,又或風格到過哂火,尤以《MI:II》踩電單車決鬥最為人津津樂道,且看赤壁能否挽回聲勢;唐季禮《符碌先生》快上快落成績有目共睹,總之大部份都好像浸過咸水即時滅火一樣,票房一件事,為進軍而滅掉風格又係另一件事。

我最愛的周潤發處境同樣嚴峻,印象中最得我歡心的可算是《安娜與國王》,其餘的感覺始終唔對路,首作《血仍未冷》當熱身不足未入局,再來的《再戰邊緣》水準較佳但談唔上驚天大作,到近期《刀槍不入一僧侶》又退番一步,看來華人要在荷里活遇到好劇本,唔係講咁易。

假如《姨媽的後現代生活》海報沒印上發哥名字,沒用上發哥抵死肖像的話,單憑斯琴高娃叫座力實在叫唔郁我入場,我個年代,講思琦姐還比較熟一點,但斯琴姐就真係與佛無緣,請諒我有眼不識泰山。

一如所料,《姨》片內斯琴姐才是挑大樑主角,發哥只屬四條故事線中其中一位男主角,全片頭半部份輕鬆抵死帶點很台灣大陸式的民間幽默,有趣,但相信熟知祖國底子的會看得更過癮,到電影中段發哥出現後慢慢扭轉了全片氣氛,姨媽幾夜白髮,越看越心酸。雖然聞說各演員片酬不菲,但出來影片頗為小品,感覺良好,但我認為片長好像太短,有很多姨媽對生活細節的執著及跟各人物關係好像發展未成熟、描述得未完全就放手,比起許大導舊作《男人四十》描述已婚教師跟學生妹的一段關係,後者就出色一點了。

全片國語發音,對於我呢類兩文三語無樣掂的港燦來說大部份對白都聽唔明,唯獨發哥說的可以略懂一二,聽著發哥說的半港式國語,同時間竟然憶起王晶作品《賭神2》中發哥抵達高雄後,向台灣警員說國語冒充羅家英的情景,想著想著,不禁笑了出來。

4 comments:

Anonymous said...

很佩服發哥的國語其實說得很沒港式口音了,聽起來還有點北方的感覺:)
或者是我的國語爛引起的錯覺吧

袁健健 said...

撈啦,講爛我都算爛得最極致,
所以應該唔會係你既錯覺,
可能係我國語冇啦啦進步左唧。

袁健健 said...
This comment has been removed by the author.
Anonymous said...

你好,我是《香港國際電影節網上筆記連線》的小蓓,連線旨在連結電影節相關的網上文章,方便讀者。我們已將你這篇文章節錄連結,有興趣閱讀文章全文的讀者會引領到這裡來。

如你不想被連結,可往http://www.hkifflink.net/2007/03/15/877/要求我們將連結刪除。希望你能支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