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uesday 24 April 2007

《刺青》。

相比起往年閒閒地一星期入戲院兩次,近期確實疏懶得多,番工地點唔就腳當然係原因之一,但更大原因乃港產電影積弱之故,沒港產好看的日子,總覺得所有電影都欠缺一份歸屬感,睇極唔入腦。入場次數少,理應採取貴精不貴多遊擊戰術,但講落又奇怪,近期幾套入場看的電影,不約而同皆屬於自己不愛甚至討厭一類,這當然並非性向突變霎時衝動迷上薩德侯爵主義,不過係自覺接受能力增強喜好會有所變化,結果一切還原基本步,甚麼都沒變。

一向不愛同志電影,遠至王大導《春光乍洩》,近至《斷背山》、《十七歲的天空》都不是我那杯茶,口痕人必定亂扣帽子猛嚷歧視云云,但相對而言,我更自覺一切沿於自己對同志平等看待才沒興趣收看,一件認為平凡普通不過的事拍得煞有介事為世所迫,真的提不起勁去欣賞;台灣片同樣屬於禁忌產地,年少睇得《烏龍院》、《逃學龍虎榜》等爛爆台片多,早幾年又唔識死入場撐了侯孝賢《天邊一朵雲》及蔡明亮《你那邊幾點?》等悶極沉靜電影,見過鬼,真的怕悶到在映院休克。



在《刺青》見到可愛教主跟伊莎貝拉交纏,再佛祖心腸都應該動過斗零凡心吧?自從經歷過《伊莎貝拉》一役後,對梁洛詩真的有刮目相看之感,演技好之類門面說話無謂再出賣獻世,姿態撩人外型比想像中更出眾動人卻是無需爭議的鐵票,今次在《刺》裏吸引觀眾色目重任交付給教主,自已則演成冷酷型格角色,同樣絲絲入扣有型有款,完全延續阿佘評語「初出矛蘆都咁好戲,好自然吖!」;很少看教主楊丞琳演戲,但入場前一點都不會懷疑教主會沒戲可交,皆因有看過台灣綜藝節目都知道,箇中磨練唔係鬧著玩的,教主今次戲中表現雖狂野開放,但卻格格不入挑逗性一般,不知問題出在那裏。

兩大擔旗主角做得好,但實在不喜歡台灣演員(包括楊丞琳)演戲讀對白方式,每個字皆字正腔圓抑揚頓挫的彈出來,刻意造作生活感不足,其中尤以竹子弟弟造得最差,嗲聲嗲氣滿腔委屈穿梭全場,有礙觀瞻,這當然不排除是文化差異問題,但不喜歡就是不喜歡,所以坊間大熱《花樣少男少女》等擠眉弄眼式台劇都深得我憎。

兩位主角演得好,不代表電影就精采沒悶場,自問已經養足精神差滿電入場,電影亦結構完整有始有終,角色們各人各自背負著自己的故事生活拼搏,看似沉重,但就是令人難以入戲感動不了我,竹子的弟弟、雙刀紋身漢遭遇曲折,但全數作壁上觀,事不關已感染力欠奉,當中尤以紋身漢斷手一幕最有趣,看著,我竟然條件反射的記起《百變星君》內周星星四肢被配置了四隻手後驚叫一幕,不禁失禮的爆笑出來。

我認為,這些都可能源於自己對同性愛及紋身行為先天產生抗體,才致出盡全力亦落得 Out Of Focus 局面,對此深表遺憾。

《刺青》可喜地方在於故事完全脫離往昔同志片最喜歡描劃的慘被迫害、被歧視老掉大牙劇情,純純寫一個關於同志間愛情及紋身故事,看落舒服柔順得多,下下娓娓細訴自身艱難委屈處境的話,其實跟自打嘴巴、自己歧視自己沒大分別。

2 comments:

Unknown said...

其實我亦完全為了兩位主角的情慾場面...
雖然明知無咩睇..完全為了滿足無聊性幻想而入場...

袁健健 said...

其實都已經比想像中有野睇架喇,單計情慾挑逗場面,收貨啦~

不過楊丞琳同梁洛詩組成一對,真係好殺食,好正。